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辽宁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18:32:48  浏览:80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
1996年4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66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性的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止乱收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性收费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 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使其管理职权,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
本办法所称事业性收费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的行政职权,为社会提供特种服务,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补偿性费用。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财政、 物价部门是本行政区行政事业性的主管部门。
审计、监察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监督。

第二章 收费审批
第四条 申请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除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已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作出具体规定者外,必须履行下列审批程序:
(一)省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市人民政府申请设立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的,报省财政、物价部门审批;
(二)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县人民政府申请设立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的,经市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报省财政、物价部门审批。
国务院所属部门在我省境内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报省财政、物价部门审批。国务院、财政部、国家计委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立,必须具有下列之一:(一)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二)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文件;(三)财政部、国家计委的文件。
第六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核定,应当遵循取之有度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
第七条 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物价部门审批; 制定、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审批.重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财政部有计委备案。
第八条 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文件,必须由省财政、物价部门转发后执行。
第九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其他文件,凡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必须书面征得省财政、物价部门的同意。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必须书面征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条 政府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以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自收自支、财政差额拨款的单位和下达非财政开支人员的编制指标,必须书面征求省财政、物价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 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简称执收单位,下同)必须到物价部门办理《辽宁省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简称《收费许可证》,下同)。持《收费许可证》到财政部门办理《票据准购簿》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简称收费票据,下同)。
《收费许可证》、《票据准购簿》和收费票据,不行转借、转让、涂改、伪造。
第十二条 执收单位因机构分立、合并、撤销以及其他原因需要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主体、收费项目主体、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或者终止收费时,就当在变更或者终止收费之前10日内到财政、物价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终止收费的,应当将《收费许可证》、《票据准购簿》和收费票据交回发放部门,不得自行处理。

第三章 收费监督
第十三条 执收单位必须按照《收费许可证》载明的收费项目、收费对象和收费范围亮证收费,并使用收费票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前款规定收费的,可以拒缴,并有权向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设置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号码。
第十四条 省财政、物价部门应当定期汇集、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目录。执收单位应当在固定收费场所公开行政事业基础上和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公民、法夫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提出意见。对群众反映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省财政、物价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作出说明或者予以纠正。
第十五条 财政、物价部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年度审验办法,由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主体资格、收费票据管理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帐表、票证等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财政、物价、审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撤销其收费上项目、调整其收费标准,收回其已取得的《收费许可证》和收费票据,责令其将非法收取的款项退回缴费者,无法退回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金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越权审批或者自行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二)越权审批或者自选制定、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已被调整,仍按照原项目、原标准收费的;(四)以保证金、储蓄金、抵押金、集资、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或者无《收费许可证》乱施收费的;(
五)伪造、涂改、转让《收费许可证》、《票据准购簿》和收费票据的;(六)拒绝、阻挠检查或者在接受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民政部提供有关资料的。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收费许可证》,由省物价部门统一印制;《票据准购簿》和收费票据,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财政、物价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4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景德镇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实施办法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第24号


  《景德镇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行政执法督办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检查制度实施办法》已经2002年5月10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许爱民  

二OO二年五月十七日   


景德镇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对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进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争议,是指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或者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在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办理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争议的具体协调工作。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

  第七条 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予以协调;协调不成的,报上级人民政府决定:

  (一)对行政执法权限有争议的;

  (二)对同一案件的处理意见不一致的;

  (三)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的其它需要协调的行政执法争议;

  (四)行政执法监督活动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争议。

  第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提请协调的行政执法争议,应以书面申请形式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被申请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三)请求协调事项、理由和法律依据。

  第九条 进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应本着合法、准确、可行的原则,在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依法协商,妥善解决。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收到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申请1个月内,应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和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协调,作出处理。对法律已经明确,并在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争议,由负责协调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本级人民政府无权决定的,由本级人民政府逐级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协调行政执法争议过程中,需要对有关法律、法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明确或作出解释的,应按有关规定逐级报请有解释权的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并书面通知有关行政执法机关。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则:

  (一)以法律为准绳;

  (二)法律规范的效力原则,即效力低的法律规范服从效力高的法律规范;

  (三)部门规章与政府规章之间不一致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办理。

  (四)上级规范性文件有规定的,按上级规范性文件办理;

  (五)法律无明文规定时,以宪法原则和有关政策为依据;

  (六)协调意见、决定依据要充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行政执法争议问题作出处理后,应将处理决定书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行政机关。

  第十四条 人民政府作出行政执法争议处理决定后,各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如不执行,同级政府应追究该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进网电信终端设备改型管理规定

信息产业部


进网电信终端设备改型管理规定
信息产业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进网电信终端设备改型的管理,依据《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已经取得进网许可证的固定网电话机、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移动电话机、无线寻呼机等各类产品,在进网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技术改动时申报、受理、审查、检测的依据。

第二章 申报和受理
第三条 根据《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申请企业的进网产品在进行技术改动时(改变产品型号或不改变型号),必须向原检测机构申报。
第四条 电信终端设备改型申报表及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进网电信设备改型申报书。说明已进网产品的证号、名称、型号、拟改型号、改动情况简述。(二)改型前、后的产品外观及电路板彩色照片。(三)改型前、后的电路原理图、电路板图、主要原器件明细表、软件更改说明。
第五条 相关检测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在认为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予以受理。

第三章 改型审查
第六条 相关检测机构在受理改型申报后,根据下列原则进行审查并提交审查报告。
(一)主体型号不变,只是在同系列内更改编号(如SST2000改为SST2000CT),且不增加功能,不改变软件及电路设计和布线,仅改变机壳的,不再进行电气等方面的测试。(二)主体型号不变,只是在同系列内更改编号,(如SST2000改为SST2000CT),增减功能或更改了软件,或小范围更改了电路设计或布线,经审查认为对环境适应能力不产生影响的,进行包装、外观、装配、说明书检查,功能检查,部分常温电气性能测试。(三)主体型号不变,增减功能,更改软件或较多更改了电路设计或布线,需进行全项检测。(四)其变动已经超出同系列产品规定的,不做改型处理。(五)必要时审查人员可对样机进行审核。
第七条 审查报告完成后,交申报企业并报电信设备进网受理中心。

第四章 检测与发证
第八条 申请企业明确检测项目的情况下,根据企业情况自行安排规定的检测。
第九条 相关检测机构根据改型审查结果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第十条 受理中心在收到审查报告后,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根据进网许可证审核、报批程序予以处理。


2001年6月25日